京東數科是由原先京東金融全班轉移過來的。在2018年12月,京東金融正式更名為京東數科,旗下業務除包括原有的京東金融,以及京東集團旗下一級事業部“京東城市”,此外還開發了諸多新業務,此舉被認為是京東數科的去金融舉措。目前,京東數科完成了在AI技術、機器人、數字營銷、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領域布局。
京東集團主要是出于這樣一個目的而決定轉型的。一是京東集團能給廣大企業提供什么?做金融的優勢在哪里?京東集團包括擁有海量數據的互聯網平臺最大優勢是大數據、云計算和AI技術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在于直接去做C端客戶金融,而在于把這些“能力”提供給金融B端企業,為金融B端企業提供數據和數據處理能力的全方位服務。這樣的話,京東數科不僅把自己的數據資源和計算能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而且給B端金融機構提供最專業化的服務。同時,傳統金融機構有金融的專業度,但卻沒有數據積累,計算等技術能力也弱于互聯網平臺企業,急需尋找數據和計算能力。這時,京東數科誕生了,雪里送炭了。
二是京東人認為,隨著金融監管越來越嚴,互聯網平臺企業直接面向金融C端客戶的監管政策風險越來越大。倒不如利用自己的優勢給B端企業提供服務,使其成為一個非金融的科技企業。況且,京東數科不僅給金融企業提供服務,而且可以給所有需要數據和數據處理需求者提供服務,業務面廣闊了。
那么,京東數科三年來業務發展如何呢?從近三年主要財務指標來看,2017年至2019年末,京東數科整體營業收入分別為 90.70億元、136.16億元、182.0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從2018年實現盈利,在2018年、2019年分別達到1.30億元和7.90億元,連續兩年盈利。
從2017年到2020年6月,各報告期內的公司毛利率分別為54.69%、64.38%、65.77%和67.08%,呈穩步上升趨勢。作為A股科創板“數字科技第一股”,其數字科技商業模式已經得到了時間和市場驗證。
在這里敢說,對京東數科我是了解較早的。因為京東金融從開始轉型為京東數科,我先后發表多篇文章給予肯定。并且在多篇文章中以京東數科為例來闡述互聯網平臺旗下金融轉型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京東數科是引領者,后來大多數大型互聯網平臺金融都是克隆京東數科轉型路徑。
看到9月11日上交所科創板披露了京東數科招股說明書,第一感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此具有前瞻性、成長性的數字化服務企業,不上市就有點“自私”了。只有上市才能讓廣大投資者分享其發展成果。
京東數科招股書披露募集5.38億股,三大數字化解決方案成為核心收入增長引擎。經過7年發展,京東數科(包括京東金融階段)逐步發展成了一家全球領先的數字科技公司。這也標志著科創板將迎“數字科技第一股”!
股權結構方面,京東于6月26日通過公告宣布,根據訂立的協議,將利潤分成權轉換為京東數科35.9%的股權,同時向京東數科增資17.8億元用于收購額外股權。
交易完成后,京東將持有京東數科合共36.8%的股權。以此計算,京東數科估值近1977.78億元。
我一直傳遞這個一個理念:無論哪種投資方式包括VC、PE以及在一二級股票市場投資,一定要瞄準行業帶頭者和引領者,瞄準“第一”而去,這樣的投資一般犯錯幾率很低。
由于對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監管越來越嚴,這類新金融企業基本很難存活下去了。正應了我在2014年撰文指出的觀點:防止穿著互聯網金融馬甲的P2P,毀了互聯網金融的一鍋好湯。不幸,竟然言中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線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企業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效果。這個作用還在延伸,另一個思考已經出現:下一個數字化領域風口在哪里?
支付寶從3月10日開始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數字生活帶來新服務、新消費和新機遇,最主要的是給國人帶來數字化生活時代的全新體驗與享受!